文化互鉴 美美与共——附中学子赴英开展人文交流活动

日期:2025-09-17访问人数:新闻来源:

2025年暑期,北京师大附中初高中近90位学生代表,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赴英国参加了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中英青少年人文交流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作为中国当代青少年的代表和中英友好的文化使者,通过插班学习、文艺展演、入住寄宿家庭、参访名校与文化地标等多元形式,沉浸式体验英伦文化,展现中国青少年自信包容、求真向上的精神风貌,以真诚的交流搭建中外友好往来的桥梁。



插班学习与HOMESTAY:沉浸式跨文化体验
01

附中学生代表团分别走进圣玛丽马格德琳学校和汤力文法学校,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插班学习。其中圣玛丽马格德琳学校是我校从2012年就开始长期交流的友好校,我校先后派驻过六位教师在该校教授汉语,该校师生团也先后多次来我校学习交流。

附中学子在插班校与中国女足运动员合影

在两所学校里,同学们在学伴的陪同下,融入对应年级的真实课堂,亲身体验英国中学的课程设置与走班制教学模式。无论是数学课上的逻辑推演、科学课的实验探索,还是语言课的趣味互动,大家都积极投入课堂讨论、踊跃表达观点,与英国学伴协作完成各类任务。课后,同学们也主动参与到丰富的校园活动中,与当地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我校同学在插班学习期间展现出优秀的综合素质与扎实的知识基础,受到英国师生的高度赞扬。

一周的学习之后,一场汇聚中英青少年风采的文艺汇演精彩上演。附中学子准备的节目尤为夺目:初中同学带来了现代歌舞《跳进明天的旅程》与京剧《定军山》选段;高中同学则献上了《青花瓷》《牧民新歌》《珠玉》等融合舞蹈、合唱、乐器与书画的多元表演。这些精彩演出跨越了语言与文化的界限,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插班期间,同学们分组入住当地寄宿家庭,体验原汁原味的英伦日常生活。清晨,大家在家庭成员的问候中醒来,品尝烤面包、英式红茶等特色英式早餐;放学后与家人们共进晚餐,畅谈彼此的兴趣爱好与文化见闻。同学们为寄宿家庭精心准备了带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小礼物,主动分享中国的发展与新貌,在亲密互动中塑造了可信、可爱的中国形象,让友谊在真诚相处中不断升温。

6.jpg



三城调研 名校参访:感受文化底蕴  启迪学术梦想
02


第二周,同学们踏上名校参访之旅,先后造访伦敦、牛津与剑桥,在这三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探寻英伦多元魅力。同学们走进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沉浸于浓郁的学术氛围中。

附中学子在帝国理工大学

附中学子在剑桥大学

微信图片_20250916105522.jpg

附中学子在牛津大学

在“学霸面对面”的交流环节,同学们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漫步于古老与现代交织的校园,聆听课程选择、社团体验及海外求学的成长经历。源远流长的学院文化、顶尖的学术资源与自由严谨并存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同学们踊跃提问,从日常生活到专业发展,从近期目标到长远规划,积极汲取宝贵经验。

8.jpg

同学们还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感受伦敦、牛津和剑桥的城市文化。在伦敦,大家漫步塔桥、仰望大本钟、驻足白金汉宫前与维多利亚女王雕像合影,观看皇家骑兵营换岗仪式,体会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英伦风度;在牛津,哥特式建筑群鳞次栉比,石板路蜿蜒曲折,同学们流连于百年书店,沉浸在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中;在剑桥,同学们乘坐木舟,沿康河缓缓而行,眺望古典建筑与如茵草坪,听向导讲述剑桥历史与徐志摩的诗意情怀,情不自禁吟诵“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为英国之旅增添了一份隽永的文学浪漫。


博物馆探秘:穿越文明与自然之旅
03

在伦敦的文化探索中,同学们分组参观了大英博物馆与自然历史博物馆。透过浩瀚的馆藏,大家纵览人类文明印记与地球演变传奇。在专业讲解的引导下,不再是透过书本想象,而是沉浸式感知英伦及世界历史的厚度。

10.jpg

在科学博物馆,蒸汽火车头、喷气式飞机、电报机等展品引人入胜。同学们走进科学世界,见证了人类科技自蒸汽机始的发展历程。各种机械从庞大而粗糙慢慢变得小巧精密,背后的理论结构也持续完善。大家真切感受到科技飞速进步、人类不断发展、文明稳步前进。

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同学们沿着展线深入地球亿年的演化历程。尤其当巨大的泰坦巨龙骨架矗立眼前,那一刻的震撼,让大家深切感受生命的奇迹与自然的壮阔。

在大英博物馆,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开展“寻访镇馆之宝”活动。穿越时空长廊,大家在一件件人类文明瑰宝面前驻足凝视,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人文对话,同时也开启了深深的思考。


结营庆典:致礼友谊与成长
04


漫步剑桥的余韵未尽,一场充满荣誉、欢笑与感动的结营典礼如期举行。剑桥市前副市长George Pippas先生亲临现场,他充分肯定了中英青少年交流的重要意义,赞扬正是青少年之间真诚的交往,为两国架起了理解与信任的桥梁。

交流展演活动全体大合影.jpg

这段跨越山海的文化相遇,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更提升了跨文化沟通与共情的能力。大家用真诚展示中国青年的开放自信,以艺术共鸣传递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真正践行了“美美与共”的交流理念。这既是一次知识的拓展、友谊的播种,更是一份责任的觉醒。未来,同学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搭建中外文明互鉴之桥,让世界聆听中国年轻一代的声音。



撰稿:安然、王辰图片:安然、王辰编辑:高歌审核:况莉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名师诵典,声动附中——初二年级举办“典耀中华·声动校园”阅读讲座
推荐新闻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8号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总机:86-10-83193000
邮箱: sdfz@bjsdfz.com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办事指南 快速连接

© 1901-2025 北京师大附中. 京ICP备1402035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61号

访问人数: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