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我校团委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少先队组织三所学校的学生代表走进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参观学习,并召开了“追寻五四足迹 重走红色圣地”活动总结会。
在志愿者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共同参观了李大钊图书馆主任室、毛主席工作过的阅览室以及五四运动筹备室等场景,仔细了解了五四运动及陈李相约建党的历史经过。志愿者阿姨声情并茂的讲解,把师生们带回到那段风雷激荡的年代,百年前爱国青年们探寻救国真理、追寻共产主义理想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师生。一本本《新青年》杂志原件,一幅幅五四运动前夜学生们书写的标语,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在此变得真实,同学们胸中翻涌着一股澎湃的力量。
参观结束后大家来到四楼会议室,在此进行了“追寻五四足迹 重走红色圣地”活动总结会。该活动是附中团委和附中高一政治备课组共同开展的为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以“City Walk”形式串联北京五四运动相关革命圣地,通过实地探访、深度互动,重温历史细节,传承红色基因的打卡活动。该活动从四月中旬开始启动,倡导同学们利用周末和假期前往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故居)、 五四大街、中法大学旧址、天安门广场、赵家楼遗址、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北京师范大学五四纪念碑、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地进行参观打卡。
在总结会上,师大附中学生代表初二17班郑宜祯 、高一7班常家玥、高一9班战放分别总自己及支部角度做了现场发言。她们谈到自己参观五四红楼和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所受到的触动和震撼,那个时代的先进青年他们朝气蓬勃,满怀激情与理想,以笔为剑,批判旧思想、旧文化,积极寻求救国之路,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不懈奋斗直至付出生命,他们是每一位附中学子的人生榜样。
来自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怡乐同学做了题目为《桃花开处会相逢——跨越百年的青春回响》,讲述了自己在了解附中校友、中共早期创建人赵世炎烈士事迹和在五四红楼做志愿者过程中,逐渐深化对理想与信仰的认识过程。地理科学学部2024级硕士研究生孙晓璇做了《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的分享,讲述了自己积极投身志愿事业,在奉献中成长的故事。师大学长们的事迹和思想追求,让同学们真实感受到当代优秀青年的风采,看到了青春的榜样。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思睿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启示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五四时期的青年能登上历史舞台,并从大志向、大平台、大才干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引导同学们思考新时代青年奋斗的方向和意义。
北京师大附中党委副书记况莉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高度肯定了此次“重走五四路”活动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亲身走入这些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红色遗址的过程中,和历史产生更多的勾连,感受到今天青年一代与五四青年使命的接续。她勉励同学们看到今天中国面临的挑战,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为创新中国挺膺担当。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激昂的声音在会议室响起,同学们在这李大钊先生工作过的红楼、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重温经典、重温五四精神,与百年前的青年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也许下今天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