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至22日,由国家自然博物馆、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上海大学联合主办的“环球自然日2025年度全国总决赛”在上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7个赛区的640支队伍参与角逐。我校共6个项目入围本次总决赛,最终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同时,我校获得“2025年度模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本届环球自然日活动以“自然的真相——大小、尺寸和规模”为主题,鼓励学生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切入,探究自然界的量化规律。我校参赛项目紧扣主题,将科学探究与科普展示相融合,经历研读文献、选题论证、实验设计、制作展板、答辩演练等全流程实践,最终呈现了内容丰富的作品,作品内容涵盖偏振光的应用、光伏板铺设的影响因素、小丑鱼的生态多样性等方面。这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更提升了科学探究与团队协作能力,为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环球自然日是一项旨在激发中小学生自然科学兴趣,并提高其研究、分析和交往能力的公益性科学教育活动。我校多年来持续组织学生参加此项比赛,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025年,我校初高中学生在北京赛区1282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9项市级一等奖,其中6项入围全国总决赛,成绩优异。
全体参赛队员合影
我校获得“2025年度模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获奖金牌
公开交流
肖旖晨(高一9班)、薛凯溪(高一9班)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指导教师:张亚
这次环球自然日比赛,像一场突破认知边界的探索。我们选择的主题叫“偏锋出振奇”,主要研究物理方向偏振光的性质与创新应用。在我们的创新实验中,我们首先验证了马吕斯定律,然后进行深入实验,将晶体作为分束器将偏振光进行分束并对其光强参数进行计算及调控。这项技术应用广泛,大到量子计算机,小到生活中相机的滤镜,都可以利用这项技术。
第一天到达上海,我们来不及欣赏景色,直接一头扎进了紧锣密鼓的答辩练习等繁复的工作中。第二天的布展也令我们忙得脚不沾地,晚上回到酒店,我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组组的练习答辩,不断对自我进行完善。最终的答辩来临时,我们都信心十足,拿出了最完美的状态。
全国一等奖是意外之喜,更深刻的收获是: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知识,只要沉下心拆解,就能成为手中的工具。这场比赛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偏振光的原理,更是面对未知时,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与协作的力量。
姚博文(高一12班)、冯奕慈(高一9班)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指导教师:张亚
我们的主题是“追光而行,奔伏未来”,本次活动主题为自然的真相大小、尺寸和规模,聚焦于这一主题,我们关注了光伏技术中的光伏板,探究了自然环境因素对光伏板铺设的影响——包括光线入射角、光照强度、光线波段等;同时也关注光伏铺设对自然环境的反作用,例如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研究过程中,实验结果多次与预期不符。经过反复验证,前后开展5次实验后,我们才得出了虽看似违背直觉、但真实可靠的结论。这一过程让我们切实体会到科研活动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也掌握了科学文献查阅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本次比赛,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光伏行业的认知,提升了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能力,更对光伏产业扩大应用规模的未来前景充满期待。
郭天依(初一18班)、刘雨桐(初一14班)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指导教师:芮磊
能够有幸参加这次环球自然日的比赛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特别喜欢大自然,喜欢观察和探究自然中的神奇现象与各种奥秘。我们发现自然界中有很多有趣且非常重要的共生现象,于是便将本次展演的主题定为了“生态擎天柱——和谐、共生、发展”。为了能够科学和全面的诠释作品主题,我们在海洋馆里观察学习、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去花鸟鱼虫市场向养鱼人请教咨询……芮磊老师一路陪伴着我们,在他专业的指导和无条件的支持鼓励下,我们的作品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总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凡事没有一帆风顺,参赛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波折与困难,从初赛到决赛我们作品还进行了推翻重组的重大调整,但团队的精诚合作使我们克服了一切阻碍,全力以赴地备赛和充足的知识储备让我们在面对评委犀利地提问时游刃有余,开放日时和其他选手的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热爱自然与科学的人加入到保护地球的行列,我们感恩,学校的金鹏科技团为大家的这份热爱提供了舞台,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俞鑫鑫(初一2班)、张净贻(初一17班)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指导教师:芮磊
蔡丰年(高一1班)、韩博阳(高一8班)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指导教师:陈婧
关歆(高一14班)、孙钰霏(高一14班)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指导教师:张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