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1 日,北京师大附中初二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场特别的 “成长课堂”——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本科班学生带来的论坛剧场《非标准・答案》。这场打破传统观演边界的沉浸式活动,让附中学子在角色代入、剧情互动中直面成长困惑,收获了理解、思考与表达的 “成长养分”。
从 “观众” 变 “主角”,在参与中触摸成长
不同于传统戏剧 “演员演、学生看” 的模式,《非标准・答案》以论坛剧场特有的互动形式,让初二学子成为剧情的 “参与者” 而非 “旁观者”。当剧情推进至 “兴趣与学业冲突”“亲子观念碰撞”“伙伴面临选择” 等关键节点时,主持人邀请现场同学上台,替代剧中角色用自己的方式化解矛盾。



活动中,三位附中学子先后登台演绎:有同学化身剧中角色,真挚表达 “期待被理解” 的心声;也有同学从现实角度出发,为剧中社团的未来做出理性选择。这种 “亲身入局” 的体验,让同学们跳出日常视角,在角色里看见自己的生活,更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成长中的 “两难困境”。
剧情照见生活,收获 “被看见” 的理解
《非标准・答案》聚焦青春期学生的校园与家庭日常,从 “偷偷坚持兴趣” 到 “面对家长期待”,从 “伙伴间的分歧” 到 “成长中的取舍”,剧情与初二学子的真实经历高度契合。正是这份 “贴近生活”,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收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与认知启发。



“看到剧中角色为爱好努力又担心影响学习时,我想到了自己坚持的书法,以前总觉得爸妈不理解我,今天扮演角色后才发现,他们的‘反对’里也有关心。” 一位参与演绎的同学分享道。不少同学也表示,通过活动更能理解老师的严格、家长的期待,也学会了从伙伴的角度思考问题 —— 这份 “换位思考” 的能力,成为同学们重要的成长收获。
在思考中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 “答案”
对师大附中初二学子而言,这场戏剧活动不仅是一次趣味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 “成长实践课”。同学们在互动中学会了表达:敢于说出自己的困惑与想法,也懂得倾听他人的观点;在选择中锻炼了理性:明白成长没有 “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在现实与热爱间找到平衡;在共鸣中坚定了自我:知道 “坚持” 与 “取舍” 都是成长的常态,要勇敢做自己。
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主动思考比被动接受更有效。同学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情绪的释放,更是面对成长困惑的 “内在力量”—— 这份力量,将帮助他们未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平衡兴趣与责任,在青春期的道路上更从容地前行。



此次《非标准・答案》进校园活动,为师大附中初二学子搭建了一个表达自我、反思成长的平台。正如活动结尾所言 “人生也许有那么一个答案,但却不存在‘标准’”,附中学子在这场戏剧里收获的,不仅是对成长的新思考,更是“做自己” 的勇气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