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我校高二高三年级部分师生代表有幸跟随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暑期思政实践团走入黑龙江大庆、山东费县,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
7月31日,山东费县实践团师生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张力生老师、系团委副书记赵俊皓老师和北京师大附中谢雨欣老师的带领下启程前往山东费县。一路上,北大学生主动与附中同学交流社会学调研方法,分享自己以往参与乡村实践的经历,他们结合社会学专业知识,教附中同学如何与访谈人进行对话、了解访谈人的人生史,以及如何筛选调研重点,为后续调研打下了扎实基础,也让大家对接下来的实践充满期待。
8月2日,实践团来到费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宋振昕主任等领导热情接待师生。宋主任介绍费县社情民生与乡村振兴情况,座谈环节,北大学生主动鼓励附中同学提问,帮助附中同学更全面地获取信息。下午,在探沂镇张家村、费县优农产业园等调研点,北大学生带着附中同学观察乡村治理细节、记录企业产业模式。看到附中同学对电子束辐照技术好奇,北大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用通俗语言讲解技术原理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让附中同学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驱动作用,也感受到大学知识与现实场景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的几天,北大学生与附中同学组成“调研搭档”,深入梁邱镇新柱子村、石井镇西张庄村等地。了解蜜薯种植产业,用社会学视角分析产业上下游关系;参观“云栖小筑”民宿时,探讨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的结合点。调研间隙,北大学生还分享了大学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的思考,鼓励附中同学将当下的实践观察与未来学习目标相结合,让附中同学对“学以致用”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实践团来到上冶镇水湖金蛋创意产业园观摩金蛋产品半自动化生产线,了解企业将传统文化等主题融入产品的创新做法,以及与高校合作的实践经验;到肉鸡养殖合作社,了解养殖业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状况;到葡萄种植基地,考察“葡萄——水——鱼”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团还来到费县大田庄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东蒙镇,了解了乡村振兴成果和“石上花开”闲置宅基地盘活项目的成功经验。每当附中同学遇到调研困惑,北大学生都会从专业角度提供建议,帮助他们拓宽思考维度。这种“手把手”的指导,让附中同学不仅掌握了调研方法,更培养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调查期间,实践团还前往胡阳镇北尹社区考察调研乡村治理情况,了解了“一网四联三平台”的治理思路;到“胡阳喜柿”衔接推进区和金阳西红柿合作社,考察调研胡阳镇西红柿产业发展情况;到费县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当地推进美德商铺管理机制建设的相关举措。课本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等知识此刻变得生动具体起来,每一个治理模式、每一项产业举措,都像是课本知识的“立体注释”。
实践团还探访了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师生们到大青山突围纪念馆,学习大青山战役等抗战历史。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诞生与传唱等革命事迹。
此次暑期思政实践,是我校和北大社会学系共建大思政基地、探索大中一体化思政实施路径的又一有益尝试。附中同学们不仅有机会深入乡镇基层,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的蓬勃发展活力,加深了对国家政策和基层治理的认同。同时与北大学生的朝夕相处中,感受到北大师生的学术素养与责任担当。北大师生严谨的调研态度、深厚的知识储备,为附中同学树立了榜样,也让他们对大学学习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未来,附中同学将把在费县收获的宝贵经验和北大师生传递的精神力量带进学习生活,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