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结合西城区教育科研月“聚焦未来人才培养,谱写教育现代化西城篇章”的主题,北京师大附中于2023年12月1日召开“聚焦‘两心两力’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讨会,并面向全国直播。
主论坛由附中党委书记许建勇主持。在开幕式上,北师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丽教授、市教委王军巡视员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分别致辞。顾明远先生指出,科技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我们要关注创新人才的五种特质:兴趣、毅力、开放的心态、智慧和领导力。科技人才的培养要在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去实现,这就需要我们既着眼学生整体,又发掘特殊个体,在基础教育领域中不断探索,最终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陈丽教授表示,北师大十四次党代会将“探索构建具有北师大特色的‘长贯通、闯关式’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列为学校重点工作,将与北师大附中一起,探索大、中教育阶段的合理衔接及教学科研实践的紧密结合。
王军巡视员认为附中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优秀的历史传统,期待附中能够继续拓宽多元渠道,在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方面,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许建勇书记主持会议
陈丽教授致辞
王军巡视员致辞
顾明远先生致辞
会上,附中王莉萍校长进行报告发言,在借鉴他人经验和总结自身历史的基础上,聚焦“两心两力”培养,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附中“素质+资优”科技创新人才整合培养模式。即培养全体学生的爱国心、责任心,并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对资质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以期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
王莉萍校长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武向平院士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主旨报告。武院士立足时代科技前沿,解析科学教育理念,深刻剖析了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区别、科学教育与传统学科教育的区别。他认为科技是未来的发展动力,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只有在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培养出科技精英。
武向平院士作报告
西城区教委蔡冬梅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要“面向人人”,提升每个孩子的创新能力。要上好每一节课,落实好学校的“最后一厘米”,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点。蔡主任还谈及了区域深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的愿景。同时希望附中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处理好“加减法”关系和加强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
蔡冬梅主任总结发言
下午,“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分论坛在多场地同步开展。共有33节研究课,集中展示了附中在课程思政、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方面培养学生“两心两力”的探索成果。在专题发言部分,14个学科的教研组长介绍了本学科在特色课程群建设、跨学科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对今后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在现场交流与研讨环节,老师们针对研究课的设计、实施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来自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科院、教育研修学院的30位专家,对研究课进行了精彩点评。本次活动在线观看人数达到28000余人。
西城区教科院胡莹副院长、北师大基教部赵志鸿副书记以及京津冀联盟校、附中集团校、区兄弟校、青海师大附校、重庆教研员等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领导、老师们对附中在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对于我们现阶段遇到的困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提升空间,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我们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